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在全畫幅上,35mm鏡頭也勉強能算廣角,雖然沒有20mm或16mm那樣的沖擊力,但在比較開闊的戶外,其實反而更適合。我和幾個朋友在云南東川紅土地攝影時,其中一個兄弟拿的14-24大燈泡,但拍了幾張就拍不下去的,因為太開闊了,無論哪個角度拍,都差不多的感覺。反而35mm,50mm這樣的焦段更適合拍出不同的感覺。出去旅行,廣角是要帶的,但用處卻不是很大,只是保證在你看到特別好看的風光時,可以拍幾張也就夠了。大廣角如果要發(fā)揮它的力量,需要特別好的角度,高度,以及光線才可以。35mm這樣的小廣角,反而用處卻更大,它受角度,高度因素制約會少很多。
這個道理通俗點解釋就是:大廣角,要收納的元素更多,自然就要考慮每個元素相互組合復雜因素更多,自然就更難; 35mm這樣的廣角相對就簡單很多,可以更加靈活組合小視角內(nèi)的風景。在一次長途旅行中,天時,地利,人和都同時給你的機會大概最多也就幾次而已,所以,35mm適合更多的常規(guī)風光拍攝。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35mm是人文之眼,但對我來說,它是最好的風光鏡頭,比如這張圖,在蘇州博物館,換成24mm的話太廣了,50mm又不會這樣的寬度,35mm就像專門為小視角風光照打造的一般,放到這樣的場景,總是如此適合。 同時,廣角不大,避免了畸變太厲害,所以,看著這樣的倒影還是舒服的,我曾今也試著用20mm拍過,變形就會很大了。
再如上面這張?zhí)一?,旁邊就是比較雜亂的電線桿之類的元素,稍微廣一點,就拍不到這樣干凈的畫面。但如果是50mm的話,又不會有這樣的張力,就很難把路拍出視覺線,讓畫面看著不是很單調(diào),還有延伸感,給人遐想的空間。
室內(nèi)環(huán)境人像,也是35mm鏡頭擅長的,24容易變形,50mm又拉不開空間。35mm只要掌握好了拍攝角度,可以保證環(huán)境舒服,人像也不會變形。
當然,有時偶爾利用它小廣角的畸變,早就一些視覺上的趣味感,也是十分不錯的。比如上面這張,貼的近一點,看著就很好玩了,增加了畫面的趣味性。如果是85mm或者50mm,這樣的感覺就很難出來。 因為沒有畸變,反而中規(guī)中矩了。
環(huán)境人文故事片也是它擅長的,我個人更喜歡帶有故事環(huán)境的人文片,比如上面這張,你一眼可以看到林芝桃花,當然,熟悉西藏林芝的朋友可以看出,那高大的野桃花就是地標,只有那里有這樣的桃花。 這張像不像,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在桃花樹下喂馬,劈材,面朝雪山,春暖花開。
有味道的小品風景也是它可以處理的很好的,比如這張夕陽的漁船,是不是覺得剛剛好。 20mm會廣了,不會讓你覺得漁船這樣挺拔,因為35mm貼近了,所以會覺得特別臨近感。 所以,35mm的定焦,被我用來拍最多的是小視角的風景,人文兼顧而已。
我有三支35mm的鏡頭,蔡司的那只35mm 定焦常常被我用來拍風景,小品; 適馬那只 35 1.4 被我用來拍攝室內(nèi)人文,和一些抓拍紀實; 還有一支 富士 35 1.4 ,準確的說,這已經(jīng)不是35 了,更像是 50mm的視角,但還是 35mm的焦距。 這里順便說一下,很多攝影媒體,攝影論壇有點誤導大眾的意思,等效視角,不等于等效焦距。
我一直覺得,85,50,35,這三支鏡頭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tǒng),不能簡單的說哪個厲害,哪個不厲害。就好像練就一門武功,它們是一門武功不同的層級,缺一不可。特別是這支35mm定焦,在各大攝影圈都把這個鏡頭符號化太久了,什么“人文之眼,掃街之王”類似的頭銜鋪天蓋地。對這樣的認知,我提出一點自己不同的看法,說出來,僅供參考,但不參與爭論。器材交流的就是使用經(jīng)驗而已,你喜歡用35,我喜歡用85,能出好片才是王道,然后看看別人眼里的世界,就可以了,沒必要什么都去下一番評價,交流的意義是互通有無,而不是互證對錯。
內(nèi)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beism.cn/news/340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