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三維(立體)的,攝影所記錄的圖像卻是二維(平面)的。若是想最大限度地用照片還原眼前的美景,就必須考慮如何用二維的圖像,表達出三維的空間立體感。~
1. 利用空氣營造空間立體感
人眼判斷事物遠近的心理標尺有幾種,“近大遠小”“近處清晰遠處模糊”,而后者會受到空氣透視的極大影響。
在一些特殊氣候條件(如霧、霾、小雨)下,空氣會起到對視線的阻礙效果,讓遠方的景物變得更為模糊,強化了景物之間的距離感,讓畫面顯得更立體。
以下圖為例,由于霧氣很濃,距離稍遠一些的樹木都會顯得很模糊,給人一種“中景背景離前景很遠”的心理感受,客觀上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與縱深感。
拍攝這類作品時,一般要在前景處放置一些有存在感的景物,作為“清晰”的標尺,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展示前景景物的細節(jié)與紋理。
2. 利用色彩營造空間立體感
大家都知道色彩能制造對比,但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色彩會影響視覺感官,創(chuàng)造出“前進”和“后退”的心理感受。
先來看一張圖,大致體會一下:
可以看出,在暗背景下,暖色調會顯得“近”而冷色調會顯得“遠”;而在亮背景下,情況恰好相反。
暗背景下,暖色的“前進感”更強
此外,對同一種顏色來說,飽和度越高就越“近”,飽和度越低就越“遠”。
可以在創(chuàng)作時通過取景,來讓前景具有“前進”感,與背景更分離;也可以通過后期手段進行相應調整。
3. 利用線性透視營造空間立體感
線性透視,簡而言之講就是“近大遠小”,原本平行的線條,在向遠方延伸時會不斷的會聚,直到在滅點處匯合成一個小點。
在攝影中,常用匯聚線、重復縮小以及夸張前景這3種方式,利用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后景層次。
匯聚線/消失點
匯聚線的拍攝,就是要利用場景中向遠方延伸會聚的線性物體,來突出空間感。要實現(xiàn)這一效果,最好使用廣角/超廣角鏡頭來容納更多的前景和更多的引導線。
看一個應用實例:
上圖利用海浪在海溝中的沖擊形成的引導線,將視覺引導到中景的五塊巖石,而且人眼視覺有趨光性,也會自然朝著太陽的方向看,將視覺向中景引導。
在自然界中道路,橋梁,水流等都是天然的匯聚線,在取景構圖時加入它們,不僅可以拍出引導線,還能極大的提高照片的層次感。
重復縮小
線性透視最普遍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近大遠小”。如果畫面中沿縱深方向分布有一系列重復的物體,它們會由近到遠逐漸變小,就可以營造出空間立體感。
利用廣角/超廣角鏡頭,可以把近處景物進一步放大,強化這種“近大遠小”的效果。
下圖中的石頭,就起到了“重復縮小”的空間標尺作用,營造出了出眾的空間立體感。
參照物法
在拍攝時,攝影師可以采用低角度拍攝,來把前景景物拍得更大,通過尺寸上的夸張來強調“近大遠小”的透視感,來表現(xiàn)畫面中各物體之間的前后關系。
如下圖,前景處的小花被夸張放大,單從畫面比例上看,和遠方的雪山差不多。這種有悖于常識的大小關系讓人印象深刻,并有力地說明了前后景之間的空間距離。
4. 利用構圖營造空間立體感
“留白”
留白就是以“空白”為載體進而渲染出的意境的藝術手法。為主體增添一些適當?shù)目瞻?,是合理有效增加空間立體感的手段。
大片同色調或色調相近的景物,都可以充當留白;再搭配上一個具有高對比(色彩、明暗)的主體,就構成了一幅有空間立體感的畫面。
需要注意的是,主體的比例大小,直接影響畫面的表達效果。并不是說主體比例越大/越小就越好,這取決于你想要什么樣的效果。
看個例子。當主體的畫面比例大時,視覺沖擊力和代入感會比較強:
如上圖,可以看到,巖石的細節(jié)和紋理都很清晰,長曝光下的流水質感、動感也都很明顯。
而如果縮小主體的畫面比例,四周的“留白”部分會變多,空間立體感更強:
如上圖,畫面范圍變大主體比例變小后,能更好的表現(xiàn)側面巖壁紋理的延伸感,同時兼顧畫面右側漂亮的火燒云,畫面的整體空間感更強。
遮擋
遮擋,也就是用一個物體部分遮擋住另一個物體。這樣,觀眾很直觀地就能認識到,被擋住的不完整的物體,肯定是在更靠后的位置。
尤其是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由于“空間壓縮”效應,線性透視會變得很不明顯,遮擋就變成了表現(xiàn)空間縱深的關鍵手法。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上圖黑色的山峰遮擋住了后面的白色雪山,營造了立體感,而繚繞的霧氣又進一步強調了這種立體感。
縱透視
在豎畫幅拍攝時,可以采用縱透視的形式,近的放在畫面低處,遠的放在畫面高處,以表現(xiàn)出空間層次感。具體操作也不難,找個制高點,高機位俯拍即可。
這個方法往往和遮擋法一起聯(lián)合使用,效果會更好。我們來看一個應用實例:
這張照片用長焦拍攝,線性透視不強,但通過前面的樹木將后面的樹木遮擋,再利用高機位俯拍,配合豎構圖縱透視可以讓畫面顯很立體。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beism.cn/news/480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