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天下無賊》中,黎叔有一句名臺詞——“黎叔: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大家應該還記得當畢贛橫空出世的時候,都覺得這個1989年出生的導演是中國電影的新希望;同樣還有文牧野,1985年的他已經(jīng)可以和陳凱歌、寧浩等導演拍《我和我的祖國》。
為什么大家對他倆寄有厚望?因為畢贛憑借《路邊野餐》在洛迦諾電影節(jié)上拿獎的時候才26歲,26歲的年紀在導演世界里,基本上屬于學齡前兒童的階段;33歲拍《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頂多算一個小學生。
澤維爾·多蘭
如果你們仔細觀察這幾年國際A類電影節(jié)的話,像三大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80后的面孔了。雖然目前80后登陸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還有一定難度,但這幾年也并不是沒有,除了“親兒子”多蘭以外,像《好時光》的導演組合薩弗迪兄弟都是80后。
當這些80后導演們正要嶄露頭角時,90后導演們已經(jīng)殺過來了。曾經(jīng)入圍過柏林電影節(jié)全景單元的西班牙導演愛德華多·卡薩諾瓦(1991年),處女作《肌膚》極富想象力;即將執(zhí)導美版《新咒怨》的尼古拉斯·佩謝(1990年);花了6年時間制作一部停格動畫的周圣崴(1991年),這些90后導演作品個性十足。
要說其中翹楚,在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上就有一位1991年出生的導演鋒芒畢露,被前線記者戲稱“俄羅斯多蘭”,他就是康捷米爾·巴拉戈夫,新片《高個兒》更獲得了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獎以及費比西獎一種關注單元獎。
烹小鮮(pengxx)將在“導演幫”這個欄目里,以專題的形式,對世界上的90后導演們進行介紹。本文作為專題的第一篇,主人公就是“俄羅斯多蘭”康捷米爾·巴拉戈夫。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
除了這位“俄羅斯多蘭”,還有一位“比利時多蘭”盧卡斯·德霍特,跟巴拉戈夫一樣,后者同樣是1991年出生,同樣也是戛納電影節(jié)今后培養(yǎng)的嫡系?!氨壤麜r多蘭”的處女作《女孩》入圍過一種關注單元獲得了金攝影機獎以及費比西獎一種關注單元獎,他今年被選為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委。巧的是,“三位多蘭”均參加了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正牌多蘭”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隨著近幾年“正牌多蘭”在創(chuàng)作上疲態(tài)盡顯,涌現(xiàn)出了像“俄羅斯多蘭”、“比利時多蘭”這樣的新鮮力量。不論是對于戛納電影節(jié),還是世界電影,這都是一件好事。電影界同樣需要新老更替,新導演紛紛上位,他們可以拍出更符合現(xiàn)在年輕觀眾口味的作品。
半路出家也可以成為戛納嫡系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已經(jīng)三度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已經(jīng)被戛納電影節(jié)重點培養(yǎng)的他,其實一開始學的并不是電影。
他在大學主修經(jīng)濟,但他并不喜歡這個專業(yè)。后來,他父親給他買了一個照相機,他就開始拍東西,并在他的老家納爾奇克拍網(wǎng)劇,就這么拍了大約一年的時間。他的朋友向他介紹了以后的恩師——俄羅斯名導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當時,巴拉戈夫還不知道索科洛夫是誰。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就在巴拉戈夫認識索科洛夫的三年前,索科洛夫在納爾奇克當?shù)剞k了一家電影學校。這家電影學校就設在納爾奇克大學的一棟教學樓里,原本索科洛夫想把電影課程可以持續(xù)5、6年,但是學校不同意,索科洛夫就把電影課程定為5年。
就在巴拉戈夫參加這個電影學校之前,他連什么是法國新浪潮都不知道。他看的電影都是院線放映的主流商業(yè)片,在他的老家納爾奇克并沒有藝術影院,巴拉戈夫?qū)τ谒囆g電影的接觸,完全是從零開始。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開始大量看片。2013年,他拍了一部40分鐘的短片《依然年輕》和一部38分鐘的紀錄片《安德烈》;2015年,他的短片《First I》入圍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短片角單元,這是他第一次去戛納電影節(jié)。這一年,他24歲。
要說俄羅斯電影導演,無非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安德烈·薩金塞夫、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除了這幾位,俄羅斯電影近些年很少推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導演,像尤里·貝科夫、萬·特韋爾多夫斯基,算是其中還不錯的導演。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
得虧了索科洛夫的電影學校,才讓我們盼到了康捷米爾·巴拉戈夫這樣的潛力股。
為什么說巴拉戈夫是潛力股,一部電影的好壞無非就是從形式與內(nèi)容來進行判斷。恰巧,巴拉戈夫這兩方面都很突出。
他的顏色對比獨樹一幟
先看一看他兩部作品的海報,左邊是處女作《親密》,右邊是新作《高個兒》。
左邊是《親密》中女主角伊拉娜與弟弟的擁抱,在這可以看到藍色與土黃色之間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撞色;右邊是《高個兒》中女主女高個兒,綠色、黃色、紅色交織在一起。
在巴拉戈夫的作品中,顏色具有敘事的功能,顏色之間的大膽撞色外化著影片中的戲劇沖突。
在現(xiàn)實中的高加索地區(qū),也就是巴拉戈夫的故鄉(xiāng),卡巴爾達人一直與猶太人居住生活在一起。
《親密》中一個母題就是卡巴爾達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沖突,女主角來自一個猶太家庭。一天,她的弟弟被一伙卡巴爾達人綁架了,并索要高額贖金,而這是伊拉娜一家所支付不起的。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伊拉娜嫁給一個當?shù)赜绣X人家庭的兒子,戲劇沖突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伊拉娜從始至終都是一身的藍色,而她所處的環(huán)境是以土黃色為主,包括她工作的汽車維修廠,以及她家,甚至她母親的著裝,全部都是土黃色。
電影中的一個核心矛盾點就是伊拉娜與她母親之間,關于如何解救弟弟。從始至終,伊拉娜的身上都有藍色的物件點綴,藍色的外衣、藍色的帽子、藍色的毛衣來凸顯她對于外界壓力的反抗。
《親密》
在影片的最后,舉家搬遷的過程中,母親將一件土黃色的外套披在了伊拉娜,象征了母女二人之間關系的和解,同時也象征著伊拉娜反抗其猶太身份的失敗,她最終會被周遭同化。
在《高個兒》中,顏色對比較《親密》更加強烈,影片的一開始,就可以看到女主角高個兒一襲白色護士服上的綠色衣領,綠色也是高個兒的主色調(diào),她的綠色毛衣以及綠色連衣裙。導演在她周圍一直打的都是黃光,以此來突出她與周圍環(huán)境的格格不入。
在無意之中,她造成了另外一位女主角瑪莎的孩子意外身亡。隨后,一頭紅發(fā)的瑪莎從柏林前線回到了列寧格勒。她的著裝是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高個兒與瑪莎一綠一紅,從視覺上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倆之間的核心沖突點就在于兒子芭莎的死。
《高個兒》
瑪莎遇到了一個高干子弟,并與之相戀。她又計劃讓高個兒與其他男人同床并懷孕,以此懷孕來補償瑪莎。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高個兒與瑪莎有過一次顏色的互換,瑪莎穿上綠色的連衣裙,而高個兒穿上了一件橙紅色毛衣。瑪莎換上綠色衣服可以理解為她想拋棄過去的身份,而把當一個媽媽的任務交給高個兒。
從這里可以看出,巴拉戈夫?qū)τ陬伾母呙舾卸?,每一種色調(diào)給有著不同的意義,這點他倒有些像張藝謀,利用高飽和度的顏色之間碰撞推進電影的敘事。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曾經(jīng)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征生與死的沖突一樣?!?/p>
巴拉戈夫是同輩導演中對于顏色運用最好的。
前輩不敢觸碰的題材,他敢
俄羅斯電影中不乏影射政府腐敗、權錢交易的影片,像薩金賽夫的《利維坦》,尤里·貝科夫的《警界黑幕》、《危樓愚夫》。
巴拉戈夫的兩部作品挑戰(zhàn)了以往俄羅斯導演極少觸及的題材。《親密》是發(fā)生在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俄羅斯聯(lián)邦共和國之一,地處高加索地區(qū),離著車臣共和國非常近。
在二戰(zhàn)時期,斯大林把大量卡巴爾達人流放到西伯利亞。直到斯大林去世,卡巴爾達人才回到了故鄉(xiāng),但他們的伊斯蘭文化已受到了嚴重破壞。當蘇聯(lián)解體后,伊斯蘭復興活動就開始在卡巴爾達復興起來。
《親密》
巴拉戈夫在《親密》中所討論的問題,并不是簡簡單單一起綁架案,而是當?shù)赜蓙硪丫玫淖诮堂堋T谄?,?jīng)常會出現(xiàn)電視機,電視中放的畫面是車臣戰(zhàn)爭,巴拉戈夫本身就是卡巴爾達人,他通過這樣一個狗血的故事,闡述當?shù)貜碗s的宗教關系,以及在俄羅斯干涉的背景下,愈演愈烈的民族對抗。
在《高個兒》里,巴拉戈夫?qū)㈢R頭放在了二戰(zhàn)之后。在他的鏡頭下,戰(zhàn)后的列寧格勒并不是一派百廢待興的場面。滿眼皆是物資的匱乏,人與人之間的猜忌。
主人公高個兒從前是在炮兵部隊,卻因此患上了PTSD,她所工作的醫(yī)院,醫(yī)治的都是些缺胳膊少腿的士兵。當政府來看他們的時候,這些士兵得到是虛假的慰問和寒酸的禮物,其中一位士兵斯喬巴為了不連累家人,請求高個兒為其安樂死。
瑪莎是隨軍慰安婦,一次次懷孕再墮胎,已使其喪失了生育能力,而過世的芭莎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高個兒》
巴拉戈夫通過雙女主的故事來講述戰(zhàn)爭過后人民所面臨的滿目瘡痍。像這樣的歷史題材,別說是巴拉戈夫這樣的年輕導演,就算有經(jīng)驗的老導演都未必敢操作。
如果說《親密》還略顯稚嫩,那么《高個兒》已經(jīng)可以看出巴拉戈夫超強的控制力,遠超其年齡的成熟以及可以實現(xiàn)其敘事野心的能力?!陡邆€兒》這么有難度的故事,巴拉戈夫?qū)⑿问缴系娘L格化與文本上的復雜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以目前巴拉戈夫的發(fā)展軌跡來看,他是目前涌現(xiàn)出的新人導演中,最具有成為大師潛力的一位。
雖然現(xiàn)在的90后導演還沒真正成為氣候,但是他們已經(jīng)給電影界帶來了新的元素,用他們更為年輕的視角,帶來了不論是視聽上,還是敘事上更加個人化、更加獨樹一幟的作品。
當年奧遜·威爾斯26歲就拍出了《公民凱恩》,影響了后續(xù)的電影制作。導演分很多種類型,有的導演是一鳴驚人,更多的導演還是穩(wěn)扎穩(wěn)打積累經(jīng)驗。希望巴拉戈夫在一鳴驚人之后,還可以穩(wěn)扎穩(wěn)打。畢竟新人導演還是需要多積累人生經(jīng)驗,不要過度地消耗自己,避免成為第二個多蘭。
內(nèi)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beism.cn/news/5169.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