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缺席174天后,院線電影終于在7月20日正式回歸。
雖然回歸后,第三季度60.51億的總票房遠達不到之前幾年的成績,但從復工首日的422萬,到七夕節(jié)當天的5.2億,再到《八佰》的30億(10月1日前),中國電影票房在穩(wěn)步攀升中,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回顧剛剛過去的Q3,關鍵時刻激勵行業(yè)復工的《八佰》無疑是中流砥柱,影片不但獲得了國產(chǎn)新片最高的7.7分(豆瓣),更占據(jù)Q3總票房的50%,堪稱復工后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
七夕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蕎麥瘋長》同樣不可小覷,雖然兩部作品的口碑都沒有達到預期,但還是幫助中國電影的日票房追平甚至反超去年同一時期,為之后國慶檔的爆發(fā)埋下伏筆。
《八佰》海報
此外,《花木蘭》《奪冠》等備受期待的國內影片與《信條》《1917》等好萊塢巨制也都在Q3與觀眾見面。除去因偏文藝的節(jié)奏導致票房遇冷的《1917》,其他作品的成績多少被口碑拖了后腿,成了Q3的一大遺憾。
不過,作為中國電影的新起點,Q3還是很完美的完成了既定任務。這是整個行業(yè)與觀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新片:《八佰》制霸
大片普遍不如預期
數(shù)據(jù)截止9月30日
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Q3的電影榜單要從新片與重映片兩個角度觀察。
先看新片。復工之初,受到相關政策與觀眾觀影熱情可能下降的影響,頭部新片不敢定檔。一批偏小眾的文藝片成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新片上映,旨在提升影院與整個電影行業(yè)的士氣。另一方面,在助力復工的同時,文藝片與紀錄片的片方也希望借大片缺席的當口,獲得相對可觀的票房。
但無論是定檔首日的《第一次的離別》,還是獲第12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旺扎的雨靴》、提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電影大獎的《黃河尕謠》,不是票房驟降,就是根本沒有引起市場的關注。
唯一進入Q3票房前20的文藝片,還是由宋文執(zhí)導,李現(xiàn)主演的《抵達之謎》。但從另一角度看,就算啟用了有演技、有流量的頭部演員,Q3文藝片票房的天花板也只有2000萬級別,甚至不如完全照抄的引進片《死無對證》,更無緣進入總分前十。
文藝片在院線的尷尬處境由此可見一斑。
《抵達之謎》劇照
早期上映的文藝片雖然沒能成功救市,但還是陸續(xù)將觀眾拉回影院,此時,一批頭部商業(yè)片開始在定檔邊緣反復試探,其中經(jīng)歷多次定檔、撤檔的戰(zhàn)爭片《八佰》,在Q3身先士卒,率先和觀眾見面。
在市場情況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八佰》從預售開始便展現(xiàn)出統(tǒng)治級實力,正式上映后,影片更是憑借頂級的制作與濃厚的家國情懷,連續(xù)十日票房破億,在塑造出又一個主旋律標桿的同時,一舉為電影行業(yè)恢復了信心。
有了《八佰》的鼓勵,兩部計劃情人節(jié)上映的新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蕎麥瘋長》先后定檔七夕,在沉寂幾個月后,中國電影日票房也在兩部作品的助力下重新突破5億,一舉恢復到2019年的水準。
不過,雖然幫助院線重回正軌,但兩部「七夕定制片」的口碑與票房延續(xù)性卻被套路的劇情拖累,沒有達到預期,這也是Q3上映新片普遍存在的問題。
譬如最受關注和期待的《花木蘭》,受疫情影響,影片在美國沒有登陸院線,而是直接上線Disney+。但在疫情控制較好的中國,則是如期在院線上映。
作為中國最大的IP之一,《花木蘭》集結了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知名演員,院線也是不遺余力的集中宣傳,希望在《八佰》之后再次引爆觀眾的觀影熱情。但事與愿違,Disney+上線后,5.4的IMDB評分流出,加上資源在國內廣泛流傳,影片最終票房僅定格在3億以下,同樣屬于被質量拖了后腿。
同時,敘事方法難懂,主線情節(jié)簡單的《信條》、沒有立好人物,過度煽情的《奪冠》,雖然都成功擠進Q3上映新片的前十,但卻沒有達到觀眾的期待。
與之相對的,則是幾部在Q3上映的「奧系」影片。
一方面,「奧系」片質量極高,從總分看,《1917》《小婦人》均憑借優(yōu)異的口碑、較多的評分人數(shù)如愿殺入前五,《喬喬的異想世界》也獲得了破千萬的票房。但另一方面,和《花木蘭》類似,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奧系」片的上映時間遠慢于國外,網(wǎng)上的資源會嚴重影響票房。就算《1917》的偽長鏡頭極適合影院觀影,票房也沒有超過4億。
因此,無論片子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還是疫情導致的檔期延誤,都對Q3的票房成績造成了沖擊。迫切希望票房回暖的影院和電影行業(yè)自然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于是一批經(jīng)典影片選擇重映,且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也是今年Q3最大的不同。
重映片:有潛力,更有天花板
數(shù)據(jù)截止9月30日
據(jù)導演幫統(tǒng)計,僅復工首日便有28部重映片上映,截止8月28日《盜夢空間》「回歸」,Q3重映影片共計50部,無一不是票房、口碑曾獲佳績的經(jīng)典作品。為影院復工開了個好頭。
從票房成績看,童年經(jīng)典《哈利·波特》最為賣座,《星際穿越》《誤殺》也都獲得了過億票房。同時,時隔十年重映的《盜夢空間》,在大批新片上映后還有不錯的票房號召力,拿到了3000多萬的票房。
從現(xiàn)象看,雖然疫情是大量影片重映的關鍵,但從去年開始,重映片已經(jīng)進入大眾視野。距離日本首映已經(jīng)18年的《千與千尋》,上映后連續(xù)6天日票房第一,最終獲得4.88億票房的好成績,豆瓣TOP11《海上鋼琴師》重映后也有1.3億票房進賬。
《海上鋼琴師》劇照
從選片角度看,過往沒有在內地上映的老片是發(fā)行方的第一選擇。尤其在4K修復后,影片本身的品質不亞于任何新片,偏敘事的風格也能讓觀眾忽略制作的問題,加上宣發(fā)方會針對情懷進行營銷,對影片本身的粉絲或影迷誘惑極大。所以整體的市場表現(xiàn)十分值得期待。
但根據(jù)之前的經(jīng)驗,受限于片源的廣泛流傳,重映片的票房存在一定天花板,除了創(chuàng)造記錄的《千與千尋》,1-2億是頭部影片重映的標準成績。
同時,重映片的票房延續(xù)性也沒有太大優(yōu)勢,在前幾日吸引影迷后,普通觀眾很難進場支持,若有新片在檔期內上映,對重映片的票房沖擊極大。
加之縱觀Q3上映的50部重映片,票房破千萬的屈指可數(shù),所以即便未來重映片會成為市場的一個方向,但想要真正沖擊新片的地位,或者如愿拿到預期票房,沒有大規(guī)模的宣發(fā)還是難上加難。
《千與千尋》定檔劇照
結 語
2020年Q3的院線電影榜單受疫情影響較為特殊,但在疫情有效控制后,內地的票房已經(jīng)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八佰》《信條》《花木蘭》《奪冠》等影片,也有較強的票房吸引力,所以從榜單中還是能挖掘出電影市場發(fā)展的一些趨勢。
積極的是觀眾更加理性,選片時口碑成了最大的參考系,這無疑在倒逼國產(chǎn)電影提升品質。消極的是檔期定制片往往能憑借極強的爆發(fā)力獲得較高票房,《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便吃了檔期的紅利,獲得了預期之外的票房。
但值得欣慰的是,從復工到國慶前,實打實的60億票房,在幫助影院重啟之余,也為整個電影行業(yè)增筑了信心。因此,每一位愿意走進影院的觀眾,每一部在Q3上映的影片,都值得尊敬與鼓勵。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老九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2qglUCR-18kS69Hc_CzP-w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beism.cn/news/807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