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紀錄片作品只是重復前人的角度,其作品內涵就會顯得淺薄。
在第三屆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的紀錄片評選現(xiàn)場,一位德國評委提問:“你們拍過那么多西藏片,為深圳西藏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遙遠、貧窮?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當代生活”。
紀錄片選題的領域相當寬泛,自然、社會、人文、歷史、民族……都是可以作為紀錄片的選題,但是,在深圳紀錄片實際創(chuàng)作中,很多創(chuàng)作者會犯盲目跟風的錯誤。
那些經典的選題必然會讓一眾模仿者趨之若鶩,這一點和流行時尚無二。觀眾和評論界認可的紀錄片選題,很容易讓其他創(chuàng)作者競相模仿,甚至有的紀錄片編導會重復拍攝相同的題材,這些跟風拍攝出來的影片,在創(chuàng)作理念,思路乃至創(chuàng)作手法上并無新穎之處。藝術技巧與影片表現(xiàn)手段也并不獨特,只是盲目的模仿前人的經驗,一遍遍重復著別人和自己。這樣的創(chuàng)作不僅無法提高紀錄片的水準,也降低了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水平,一個沒有觀點,沒有個性的紀錄片編導,是無法在這個領域有什么建樹和存在價值的。
1993年2月,上海電視臺推出了一檔欄目《紀錄片編輯室》,這是首個在全國電視界公開播出紀錄片欄目的頻道,期間該欄目播出了一系列關于城市居民普通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產生了熱烈的社會反響,由此,各個地方臺也紛紛推出類似的紀錄片欄目,結果出現(xiàn)了大批質量良莠不齊的紀錄片,不僅影響了電視臺欄目的制作,也影響了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風氣,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匆匆上馬的這些紀錄片欄目紛紛停播或者關閉。
創(chuàng)作者要對拍攝對象有足夠的了解和認知,不能一味的跟風,看到別人拍什么自己也拍什么,只有對拍攝對象有深入的認知和理解,才能用自己的獨特眼光去觀察和介入,從而拍攝出具有獨特風格和審美意義的作品。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beism.cn/news/9684.html全部評論
關注我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